创新是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中的一个关键词,如今,创新一词,仍然成为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中热谈的一个主基调。
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改造
地处长三角、太湖西南岸和浙、苏、皖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,这里的人们依靠勤劳、善良和聪慧的头脑创业、创新,使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。长兴虽然只是个小县城,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、城市面貌的改变得到了社会认可、赞誉。
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“诞生”在这里。中山化工成立于1998年,她的成长与浙江其它民营企业一样,同样经历了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由技术的“拿来主义”、粗加工、粗放式经营逐步走向了技术的创新、产品结构的提升、改造与产品品牌的建设,公司副董事长宋星星说。
随着中国改革和技术创新的进一步走向“纵深区”,可以说,对“生产工艺、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和提升,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强壮、发展,直接关系到一个制造产业的兴盛和强大。2025中国制造,就是要通过对技术、工艺和生产装备的“两化”(工业化和信息化)融合,快速提高我国制造业装备水平”,董事长李步高告诉记者。
走进中山化工小浦生产基地,这与几年前的情景已大不一样。去年收购的老厂房已不见踪影,原本的老车间也已被绿色植被、标准厂房所替代。当你站在厂门口向里看,绿色植被上那一棵棵香樟树等等各类新种植的树木,已显示出了一种新的勃勃生机。一道道安全木栏栅把生产厂区和员工生活区给隔离了开来。在厂区,技术总监李劲告诉记者,这里的厂房建设,是根据不同产品、不同生产工艺、不同技术要求和仓储功能等来分类设计、规划的,这既要考虑到不同产品生产环境、生产安全、卫生等,还要充分考虑到各生产车间、生产工艺中的间隙性、配套性和连续性,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、安全、环保等因素。
在记者眼里,三幢四层高的制剂生产车间是最引人注目的。走进一楼的生产车间,虽然这里是粉剂生产、包装区。但是,一眼望去,在那用全环氧树脂浇建的地平面上,几乎看不到粉尘和灰尘。我们走进生产厂区的二楼,整个中央控制室就映入眼球,在LED大屏幕前,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生产过程,包括每个反应釜的反应情况,只要想查看有关情况就可以用手指轻点鼠标,即刻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。在中央控制室的左边,吸引眼球的是一个个排列整齐、锃亮锃亮的用不锈钢制作的直立着的反应釜,在这些生产车间里,一旁是那有序运转着的全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(线),一旁只有寥寥几位操作人员。整个生产过程,所体现的是:密闭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和连续性、智能化。据陪同人员李劲介绍:这里的每条制剂生产线,从投料到生产,再到成品、包装,目前都已实现了智能化的全自动,产量成倍增长,而劳动用工却下降了70%以上。
在安徽东至县生产基地,对于生产工艺、生产设备、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提升改造,几年来,也是改造了再改造,提升了再提升。生产设备、环保装备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,环境建设也是调整了再调整,产品效益也是不断得到了提升再提升,生产建设的“小平台”拓展为了“大平台”。
据宋星星介绍:这里的生产建设,是按照目前最为先进、科学、合理的生产理念来规划、设计地。每条生产线的投资就高达7000万元左右,每幢厂房建造费用高达3000万元左右。公司在生产技术、设备的改造和提升方面,愿意下这么大的力气、花巨额费用,目的在于不断对传统产品与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与创新,使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和更健康、更持久。
产品技术的升级和改造
对于产品的创新、改造和提升,董事长李步高有着自己的见解,他说:一个企业要能取得持久发展,取决于对一个产品的选择和产品质量的优劣。对产品有了好的、科学的选择,就有了好的市场发展前景;有了优良的产品品质,就会有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市场品牌。所以,运用科技创新,加速产品升级换代,是企业持续、稳定发展的有效基础和“杠杆”支点。
曹备昌是中山化工销售部的经理,也是一名老员工,他说,中山化工已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。自公司成立初,当家人李步高就特别重视对产品原创技术的创新运用。为了加速公司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进程,长期以来,中山化工就始终坚持以聘请高品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抓手。那时的董事长李步高学三国的刘备,三顾茅芦请来了当时在上海联合化工的技术人员蔡安邦任技术副总。虽说那时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,但是,只要蔡副总提出有关产品技术研究、技术开发所需的各项费用等,李董事长都会想方设法给予满足。蔡副总说,董事长是一个很重视新产品开拓和技术创新的人,也是非常珍惜人才的人。有一年寒冬,蔡安邦正在对一个产品做实验分析,没有暖气的实验室格外的寒冷,只身穿着白大褂的蔡安邦光顾着做实验,可是,实验室外的水池都已是冰冻三尺,但他为了产品实验依然工作着。这时,在一旁认真观察产品实验过程的李董事长没有二话,赶忙脱下自己刚买来没多久的皮大衣,披在了蔡安邦身上,并全程陪伴他安心做完实验。这事让蔡副总始终记忆犹新。如今,蔡副总虽已过了退休年龄,可已把中山化工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家,依然在中山发光发热,力所能及地为中山化工出谋划策。
说到新产品的开发和对老产品的提升和改造,有话语权的莫过于销售人员的曹备昌、卢小才和雷金莉等人了。据介绍,公司大多员工与他们一样,是与企业共成长的人。20多年来,常态化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山化工发展的趋势。如今,公司已形成了以原料药和制剂“双轨”共赢的发展战略新格局,特别是对农药制剂的发展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。几年来,公司已累计投入产品等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高达1.15亿元,既创造了企业的实际效益,也有效地拓展了新市场。曹备昌开玩笑地说:“现在他的行业朋友很多,无论是在广交会还是其他各类行业展会,到处都有人请他吃饭,想与他攀’高枝’,现如今,‘中山’这个名字就是我们对外交流、交往最有实力的品牌”。
目前,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三嗪类除草剂品种、规格最全、产量规模最大、产品质量优良的农药专业制造企业。同时,也是一家集产品研究、开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,同时,拥有了自己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。主导产品为莠去津、莠灭净、特丁津、特丁净、扑草净等三嗪类系列用剂。产品销售涉及山东、辽宁、广西、云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,并远销东南亚、美洲、澳州、东欧等国家和地区。先后与先正达(syngenta)、孟山都(monsanto)、马克西姆阿甘公司(maxim agan)等世界农业生产大亨建立起了稳定的长久合作关系。
在国家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中,中山化工将进一步借力、借势,加大对海外市场登记注册力度,并计划着手收购、参股一些目前颇具市场实力的分销商,利用已有的产品登记清单及地区区位等优势,将“中山”品牌延伸到其市场终端,快速、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份额。具体地说,后续公司将意图实施收购澳大利亚、泰国等地区3-——4个当地品牌经销商,通过对实施新战略的布局,争取实现出口业务三年翻一翻的目标。
科技大平台的杠杆支点
以技术、产品的研发创新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走向大兵团作战,以多区域、多地界的相互合作、相互联动、相互创新,使中山化工迈入了现代科技创新的大平台时代。公司明白,企业永远是创新主体,因此,先后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研发投入体系,建立了创制、研发和项目跟踪、成果转化以及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等等制度体系。董事长李步高说。
据了解,多年来,中山化工先后投入巨资打造了浙江、安徽、江苏三大生产基地,持续有效地推动原料药与制剂联动、生产与质量融合、多基地生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,积极构建高质量、低成本、一体化与节能降耗、高效率的生产运营体系,为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公司在2000年注册了“BUGAO”(步高)商标, 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;2008年公司“BUGAO”商标被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;2013年荣获“浙江省绿色企业”称号等一系列荣誉,已通ISO9001:2008、ISO14001:2004、OHSA18001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,并获得安全标准化和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等认证考核。
如今,公司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,已建立了一支以教授、博士、高工为核心的专业技术团队,拥有了独立的科研大楼,配备了国内外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,重点用于开发绿色、高效、环保的农药新剂型。目前,研发中心已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.15亿元,每年都会投入一定比例的固定研发费用。同时,公司还先后创建了省级研究院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,引进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1名、“南太湖精英”领军人才3名。如今,公司已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6项,正申请发明专利10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0项。成功研发了莠灭净、特丁净、80%莠灭净WDG、90%莠去津WDG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;6个国家火炬项目;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;2个浙江省科技进步奖。莠灭净原药及制剂、特丁净原药及中间体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,并填补了国内空白,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朱宏菲说。
对于今后的发展,公司主要领导这样介绍:中山化工将着重以开发绿色、高效、环保的农药产品为研究主方向,并选择核心产品做好深度探索“文章”;对已有的剂型不断进行改造、工艺优化,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。持续深入开展以中山为主导的产、学、研协同创新活动,积极借助安徽化工研究院、沈阳化工研究院、上海农药研究所、南京工业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,加快对国内外先进的农药生产工艺技术的消化、吸收和再创新。同时加大投入,启动筹建国际GLP实验室,以严格控制农药除草剂安全性的试验评价,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。通过新建高标准实验室,为企业科技创新助力。拟在3年内与海外高校联合建立国际性技术交流合作创新平台,将产、学、研切实“接地气”,变“中山”制造为“中山”创造。
中山化工以科技创新作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,秉承“绿色农药,源自中山”的发展理念,持续推进企业做强做大,使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转自网易财经
关键字:持续 核心竞争力 轮胎 企业